找到相关内容376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论疏明灯抄卷四(末)B

    坏无常故。此望自。同品有非有异品有望他同异品无故。是自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非他。他同品。一分转异品遍转非自。谓数论师对佛弟子。立宗云声非勤发。立云灭坏无常故。此望自同异品无。望他同品有非有异品有...。此共量。自他相望。异分同全也。今疏主意。他比量中。同异品更互相望。异分同全也。余之句。准此可知。  文。大乘若云至异分同全者。异熟六识者劣无记六识。是善不善心等之果。故云。异熟非业果心者。除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3238532.html
  •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  因明学用语。在因明三支之“”支中,依立敌双方之不同,可分为生,了。其中,生又可分为言生、智生、义生之三种。了可分为义了、智了、言了三种。合计共为六种,故称六。略如下表: ┌( 1)言生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( 1)┐ ┌(一)生(立者)┤( 2)智生─────┐言│( 2)│┤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1738100.html
  • 意识结构与内在时间

    以至最后际遇更深纬度的原一我及其活的当下。而唯识的意识分析,是在整体的,如蔡瑞霖所说的“二重能所”建构下进行的。(蔡瑞霖,1991年)作为根源的第一重能所是能变一果能变。《成唯识论》说:“能变有种:一、能变,谓第八识中等流、异熟习气。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、恶、无记熏令生长。异熟习气由六识中,有漏善、恶熏令生长。  、果能变,谓前种习气力故,有八识生现种种相。”(《成唯识论》,第2页)这是...

    胡曙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948293.html
  • 五台山僧人对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——“华严三圣”的滥觞

    佛,文殊,三普贤。佛表果德无言,当不可说不可修不可得不可证,但成果自得。文殊位可得,以此说法身果德。劝修普贤自行可行,行其行海充满法界故。用此三德,将为利乐有情。文殊成赞法身本智,普贤成其差别智...法界之体用也,即文殊为始见道初法身本智之门,普贤即为始见道之后行行之门,佛即事之中无作体也。  这里指出,任一法界都具有三德:一是佛,是文殊,三是普贤。而其中的毗卢遮那佛是法身的果德,文殊是位的...

    崔文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468435.html
  • 论三佛性

    绝不相同,此何故也?盖由佛背尘合觉,众生背觉合尘之故,所以佛性虽同,迷悟迥异,故苦乐升沉有天渊之隔。   (一)正佛性。正谓中正,就是说中必双照,谛具足,名正佛性,此乃天然性德,不假修造而有....凡不减,在圣不增,处生死而不染,居涅槃而不净。众生彻底迷背,诸佛究竟圆证。迷证虽异,性常平等。”是为正佛性。   ()了佛性。了谓照了,就是说,由前正,发此照了之智,智与理相应,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性|修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0561513234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属于修善和修恶的“缘因”和“了”佛性。由“一性”的“正”佛性所起,即“性起”。修善暂且不论,仅以九界的修恶来说,由缘、了的修恶,乃由正性起。   因此,在圆成佛界(诸佛)的解脱当中,这些修恶就不必断除。因为正性恶,由之而起的缘、了修恶,全修在性,所以不须断除。   阐提与佛两者的区别,在于修习上。佛曾叹曰:“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烦恼、妄想、执著遮蔽心性,而不能证得”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善恶|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7192218332.html
  • 死期不定的三种

        一、总说:   死期无定之相有三种,第一、南瞻部洲人类寿量无有定准;第二、人类死缘极多,活缘极少;第三、所依身极脆弱。   以因果门归纳此三相,第一相由果门成立,后相由门成立...水泡之身便会灭亡。   、分说:(一)第一相;()第二、三相。   (一)第一相:   第一相:南赡部洲人类寿量不定。   “南瞻部洲”即是我等生存之世界。纵观整个人类历史,人寿由劫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无常|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18262832370.html
  • 论三佛性

    众生,心行受用,绝不相同,此何故也?盖由佛背尘合觉,众生背觉合尘之故,所以佛性虽同,迷悟迥异,故苦乐升沉有天渊之隔。   (一)正佛性。正谓中正,就是说中必双照,谛具足,名正佛性,此乃天然性德...生死而不染,居涅槃而不净。众生彻底迷背,诸佛究竟圆证。迷证虽异,性常平等。”是为正佛性。   ()了佛性。了谓照了,就是说,由前正,发此照了之智,智与理相应,故名了佛性。《涅槃经》说:此乃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1654318.html
  • 因明论疏四相违略注释卷上

    。故名相违。彼立者。不成本宗反成敌者相违宗果。得宗果名。故名相违。相违之。依主释也。问。立敌量中。何者名相违。答。所违能违。合名相违。故今文云。相违义者。谓两宗相反。然文多分敌名违者。违破力强。故偏说之。  非违宗名为相违。故无宗亦违例而成难。注曰。显不同古师持业释所以。所言违宗。宗违者(云云)问。文轨师疏有释。一违宗故名相违。遮例难云。宗言常住。过失未生。言所作。方乖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5338486.html
  • 劝策乐大乘者必当普学因明论道(7)

    疏钞中虽设此问答释义意不痛快故基辨私设此委释已。今谓。此疏设三释明。而此中但以第三释论自宗所许与此论不相离性会合为要。前以古会今义。今以会已今义会古师义。今此所云初·二两释乘上明三释义会自宗所许故...曰。此下第体相。此有文。初约因明。后约六因明。今即初也。种等者。生·了。本出涅槃经三十八迦□品及憍陈如品中。经曰。一者生。二者了。生者如泥出瓶。了者如灯照物。如次具引。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3438677.html